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术科研

医学中心詹启敏、崔永萍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文章

发布日期::2019-05-01 字号调整 14px 浏览次数(

2019年4月11日,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詹启敏、崔永萍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IF12.353)杂志发表题为“Multi-region sequencing unveils novel actionable targets and spatial heterogeneity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的文章,揭示了来自同一食管鳞癌患者不同区域的样本中药物靶标或生物标记物的高度异质性,突出了多区域测序对于精确治疗的必要性。


医学中心詹启敏、崔永萍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文章(图1)


研究人员对来自39名患者的185个肿瘤区域(来自原发肿瘤的164个区域和和21个转移淋巴结)和39个匹配的正常食管组织(每个患者5个区域)进行了测序,肿瘤的平均测序深度为290×,正常样本的平均测序深度为187×。共检测到11,703个非沉默单核苷酸变异和961个插入缺失变异,每个病例的中位数为189个非沉默变异(范围:67-3028)和14个插入缺失(范围:4-67),突变数量在患者中差异很大。此外,具有较大肿瘤体积的食管鳞癌患者的突变负荷高于具有较小肿瘤的患者。在患者层面,通过多区域测序鉴定的每位患者的突变显着高于单区域分析或来自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的突变数据的突变。


医学中心詹启敏、崔永萍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文章(图2)


研究表明,在患者水平有12.8%的ERBB4突变,并且功能实验证明了它的致癌作用;敲低BRCA1/2的表达,显著增加了食管鳞癌细胞对铂类药物的敏感性;5%的患者携带CD274的局部高水平扩增,导致PD-L1的大量表达,这类患者可能对免疫检查点阻断更敏感。另外,我们也发现基因组和TCR谱系肿瘤内异质性之间存在紧密的相关。综上,该研究揭示了食管鳞癌中的高度异质性,确定了ERBB4、BRCA1/2和PD-L1这几个潜在的治疗靶点,并可能为食管鳞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医学中心詹启敏、崔永萍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文章(图3)


此项工作由医学中心副研究员阎婷博士第一作者完成,通讯作者为医学中心主任詹启敏院士与崔永萍研究员。本项目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项目等多项目科研基金的资助。


医学中心詹启敏、崔永萍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文章(图4)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092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