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研究机构 > 研究所 > 骨病研究所

骨病研究所简介

发布日期::2020-11-02 字号调整 14px 浏览次数(

骨病研究所简介(图1)

顾问 邱贵兴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教授

骨病研究所简介(图2)

顾问 丁文江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教授


骨病研究所简介(图3)

顾问 陈世益

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主委、复旦大学教授

骨病研究所简介(图4)

学术委员会主任  曾晖

教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

骨科生物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负责人,骨关节科学术带头人


骨病研究所简介(图5)

所长  于滨生

教授,骨科主任、脊柱外科主任,北京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副所长

张文涛教授、王德利教授、康斌教授、万圣祥教授、黄永灿博士


简介

“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骨病研究所”由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骨科共同合作建立。作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骨科已有骨科生物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计算机医学影像辅助诊断与筛查平台,深圳市脊柱外科重点实验室、深圳市骨科疾病再生技术工程实验室、深圳市骨科生物材料工程实验室、深圳市脊柱结构与功能重建生物医学创新平台、深圳市骨科生物材料创新平台等政府财政资助的科研平台7个。近五年,骨科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市科创委等各级科研项目38项,总科研经费达到2992万,还承担着3项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项目(北京协和医院邱贵兴院士团队、上海交通大学丁文江院士团队、上海华山医院陈世益教授团队)的建设任务;近五年骨科团队已在Bone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nslationEuropean Spine Journal等骨科领域杂志发表SCI论文64篇,在中华系列骨科杂志发表核心期刊文章121篇,授权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56项,主编或参编专著20部,并在多个SCI杂志和中华系列杂志担任编委职务。为进一步整合资源,提升我院骨科的科技影响力,提高教学与科研质量,培养高水平人才,加深对骨科相关疾病的认识、促进临床新技术的转化和发展,骨科依托医学中心申请成立“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骨病研究所”

 

主要研究平台介绍

1、骨科疾病诊疗新技术研究平台

基于骨科各专科的临床病例,开展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的诊治、关节镜下臀肌挛缩松解术、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术、髋膝关节置换术、关节镜微创技术和四肢畸形手术技术等临床队列和长期随访研究,开发国内领先的新技术新项目,促进临床转化。

2、骨骼生物力学与稳定重建平台

利用骨科已有的生物力学平台,体内外构建生物力学模型,开展脊柱、骨盆、膝关节、足踝关节和髋关节等稳定重建相关的生物力学研究,研发可显著提高骨骼固定结构强度的置钉技术和截骨矫形技术,优化和改进现有手术技术和方案。

33D打印技术平台

利用现有的3D打印平台和技术,研究和开发系列3D打印模型、3D打印导板、3D打印辅助支具和3D打印仿生材料,并实现在抗菌骨修复材料、脊柱肿瘤、脊柱畸形、肩袖撕裂、软骨缺损和四肢畸形等领域的运用,促进医患沟通,提高手术技术的安全性和精准性,开发临床新技术。

4、骨科智能护理与加速康复研究平台

利用深圳和骨科在智能化领域的研究基础,利用智能药柜、配药系统、医护交互系统和云随访平台,开展智能护理相关研究,提高护理水平。结合加速康复理念,开展运动康复、膀胱扫描技术、低频脉冲穴位治疗技术、肠道与膀胱功能康复训练、盆底肌训练等技术对患者神经、运动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提高康复效果。

5、镁合金系列材料的基础研究与转化平台

依托现有的骨科生物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开展镁材料促进骨再生的系列基础研究,评价多孔镁合金应用于骨修复的生物相容性和有效性,开发可降解的镁钉、镁棒等镁合金骨修复材料,并在骨和关节重建领域开展临床试验,促进临床转化。

6、椎间盘移植与再生研究

基于骨科团队在椎间盘移植,干细胞生物学和骨再生等领域的研究基础,将进一步以临床随访和大动物模型为基础,阐明移植后椎间盘的长期生物学转归,基于终板重构探讨移植后椎间盘的退变机制,研究以干细胞注射和加速受体-移植物骨界面愈合的新技术为基础的延缓移植后椎间盘退变策略。

7、干细胞移植与骨骼肌修复再生

骨科团队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关节滑液干细胞、胎盘干细胞已有较强的研究基础,将进一步构建各类干细胞培养模型,结合新型生物材料,开展干细胞在骨缺损、软骨损伤、跟腱断裂和椎间盘退变等领域的再生研究,促进干细胞在软骨缺损修复领域的临床转化。

8、骨骼肌系统退变和罕见病的基础研究

以临床标本为基础,利用单细胞测序、基因芯片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开展跟腱粘连、肌腱黏连、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脊柱肿瘤骨转移、四肢畸形和黑色素瘤等基础研究,为骨科临床治疗和新技术的发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